用手机扫一扫
5月7日,国内商品期市收盘多数上涨,黑色系全线上涨,铁矿(1227,73.50,6.37%)石涨逾6%,动力煤(864,28.20,3.38%)、焦煤(1940,61.00,3.25%)涨逾3%;贵金属齐涨,沪银涨近3%;基本金属多数上涨,沪铝(19855,565.00,2.93%)涨近3%,沪铜(74900,1920.00,2.63%)、国际铜、沪铅(15755,375.00,2.44%)、沪锌涨逾2%;能化品多数上涨,苯乙烯涨逾5%,乙二醇涨逾3%;农产品多数上涨,豆二涨近3%,棕榈(8026,206.00,2.63%)油、玉米(2817,57.00,2.07%)淀粉(3329,69.00,2.12%)涨逾2%。
消息方面,国家发改委:自即日起,无限期暂停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澳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工信部印发修订后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增加钢铁产能总量,未完成钢铁产能总量控制目标的省(区、市),不得接受其他地区出让的钢铁产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地区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
总体来看,受阶段性供需波动和消息面影响,铁矿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但从长远来看,国内压产仍制约铁矿需求,因此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短期来看,钢厂在高利润的驱动下生产积极性未见放缓,对于原料端形成一定支撑,叠加海外疫情好转经济复苏,铁矿消费仍较为强劲。但从中长期来看,目前铁矿价格已处在高位,且各地区的压产政策不断趋严,一旦压产范围扩大,则铁矿需求将逐渐走弱,铁矿很大可能进入到过剩状态。后续应更多关注政策层面变动,长期持偏空观点,单边可右侧逢高位做空,空单需要结合市场的预期,进行调整。
付鹏:原材料价格的激增已经让下游企业无法承担
这场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致命的冲击,疫情在小国家的失控,从南美铜矿,非洲的矿山,再到东南亚,对于原本的全球化分工是个重大的影响。
目前在江浙沪以及长三角的调研来看,原材料的激增确实已经让下游无法承担了,现在下游企业都开始亏损,根本无法负担上游原材料涨价,最终端居民收入无法接受价格进一步的传导。
美国自己采用的美元泛滥且实际利率疯狂降低的方式来救助自己,同时也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未来随着美国(不得不加速)退出收紧的预期,这些新兴市场流出的资本进一步的制约了那些底层国际分工的政府,最终给你不得不的加息来应对物价的上升,以及资本的流出风险,但这并不一定能够阻止因为疫情以及全球供应链阻断而造成的物价上升,反而会进一步的对这些国家的恢复造成更大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网站不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投资江湖官微(ID:hatzjh)微信客服。
评论留言
共 1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