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波”,还会持续那么低吗?…… 这里,我用了一串省略号。去年下半年,50与300两大波动率指数被“15-20”的震荡区间牢牢地框住,一面是天天万亿的成交额,一面是“15-20”的低波区间,天量vs低波,这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常态。对于近一年的波指,你几乎会总结出两大明显的特征:一方面,波指在月线级别已经连降了五个月,但这轮连降却是历史上最为窄幅的“五连阴”,另一方面,“15”这个值成为了过去一年波动率的“地板价”,似乎波指一触碰到15附近,就会像“弹皮球”一样发生短暂小幅的反弹。图:近一个月,沪深300波动率指数走势图数据来源:Wind,力的期权工作室整理 在中国人的心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每个开年的头两个月,两会尚未召开,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基本面数据相对空窗,机构和个人资金正寻找新的布局主线,前一年为了保业绩、选择降低仓位的资金大概率会回流,这就造就了“春季躁动”的大环境,于是,每一年的年初,做股票的人会期盼着某些板块的躁动,而做期权的人则会关心啥时能有一轮明显的升波。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关于每个月升波概率的回溯,就会发现从2016年算起,开年头两个月的升波概率高达5/6(83.33%),过去六年里仅2017年出现降波,在估值驱动的头两个月份,升波概率确实比其他时间段要更大一些。事实上进一步,回顾历史上每个月份大幅升波的年份,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这张表格:表:历史上每个月发生明显升波的年份回顾(除去2015年)数据来源:Wind,力的期权工作室整理 站在当下,又到了全年春季躁动的阶段,一般来说,根据过去的经历,哪些因素可能成为“大幅升波”的催化剂呢?或许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均线充分收敛。目前观察50指数,上方还有一根MA250的压力线,MA250每天正以微弱的速度逐步下移,而下方MA60已经确认上穿了MA120,并每天逐步上移,当压力与支撑线逐步接近,同时其他几根短期均线也相距很近时,就意味着所有均线已从发散变为了收敛。整个1月份,这些均线会进一步趋于收敛,当各条均线粘合到很紧密的程度时,或会迎来一次变盘,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也见过多次,比如2018.3的均线粘合,最后在3.23那一天向下突破,当天大幅升波(这一天无巧不巧,也和myz的消息面有关),又如2016.5的均线粘合,连续15个交易日一字横盘,最后在5.31那天向上突破,当天升波了3个点左右。 第二,出现放量异动。当前,尽管每天的量能几乎都在1万亿以上,但要突破箱体,必须有新的增量资金推动才能完成,而所谓的放量异动,正是把每天最新的量能与过去n周(比如2-4周)的均量去作一个比较,这里的量能可以是指沪深300现货指数的成交额,也可以指沪深300ETF期权的总成交张数,如果期权市场的“量”相对于过去几周均量放大了a%以上(这个a%至少取30%),则这一天可视为“放量”的异动日。试想一下,如果指数只是涨上去了放点量掉下来,或者跌下去了再缩点量弹上去,那么期权的波动率就仍然难以出现本质的上升,但是如果出现放量异动,那么期权市场的交易者就很可能预期还会进一步突破,这个时候的波动率就很有可能明显上升了。 第三,受宏观事件的意外冲击。2022年,海外市场基本上会是一个“滞涨+收紧”的年份,那么全球的变数在哪里?——其中一个就在于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变化。每一年,美联储都会有8次议息会议,今年的第一次议息会议就在1月26日,刚好就在春节的前一周。 通常在确定要加息的年份,什么事情可能导致冲击?三件事情!一是加息路径可能的加快(2018.2的突发大跌就是因为美联储声称一年可能加息四次),这件事与每月美国通胀率、就业率是否超预期高度相关,二是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可能的倒挂(短端利率高于长端利率),这体现了一种市场的预期,另一个则是中美利差(两国10年国债收益率之差)的变化与汇率市场可能的波动对北向资金行为的影响。图:2022年,FOMC议息会议时间表数据来源:汇通财经 第四,券商板块出现带头异动。大金融的异动对波动率的升降有什么影响呢?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同样会发现历史上,几次剧烈的升波也与券商的异动有关,券商向下异动容易升波,券商向上异动更容易升波。印象中,比如2018.10.22,当时上证综指刚刚触及2449点,周末的政策利好刺激不断,各大券商股作为急先锋纷纷掀起涨停潮,当天认购波动率快速上升,再如2019年2月下旬,当时多元金融和券商板块连续上涨(以中信建投为总龙头),最终在2月25日当天波动率涨了100%以上,还有就是2020年6月下旬,券商也出现了异动(以光大证券为总龙头),最终在7月6日当天,波动率指数几乎接近翻倍。回到当下,上一轮相对猛烈的券商行情还要追溯到去年8月那波炒“资管”的大逻辑,距今已经5个多月了…… 其实,博弈变盘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真正能把变盘博弈好的人,往往是一个很有成本预算的人。 比如,拿前期“收租”的盈利去博弈。在去年12月中旬《往前看!等待下一次“极致降波”后的变盘……》一文中,我们提到了要珍惜去年12月中下旬降波的通道,以逆小势的思维,越临近下方支撑线,逐步加上以卖沽为底仓的头寸(如牛市认沽),这就是所谓的“收租”,如果已经有了这部分盈利的基础,那么在均线紧密粘合的时候把前期卖方盈利的一部分(比如千分之几)拿出来进行一次布局,这样的心态就会好很多,也更容易拿住头寸了…… 又如,拿“收益凭证”的盈利去博弈。目前在国内所说的收益凭证,主要是指券商等机构发行的收益互换或者场外期权,比如去年最为出圈的“雪球”期权,它本质上就是一种收益凭证,投资人在不大跌的环境下能够获得相对高额的票息。回顾近三个月中证500指数的走势,可以发现,只要不是买在了8月到9月中旬的高位区域,10月、11月、12月这三个月的500雪球都大概率发生了敲出(假设敲出价100%),假设月票息在1.5%左右,我拿出其中的一个零头作为下一次买方的仓位,同样也会在心态上好很多……作者来源:力的期权工作室原标题:新年了!“波”什么时候可能再“飙升”?……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周末归来,外盘有圣诞没啥内容,国内消息面也中规中矩,没有北水,我A股依然是自己人玩。日内走势来看,指数盘中虽有下跌但都不算很深,可谓云淡风轻,茅台的修整让50指数显得稍弱。但其实稍仔细看日内板块的涨跌差异,蓝筹白酒今天休息一下无妨风格切换,资金从高位股票往低位股票切的趋势依然还在继续。还是像昨天说的,资金虽然在高切低找安全,但依然没有大规模的往本轮利好最直接的地产链条地产、银行、保险等行业,说明市场依然相对保守。50指数的多头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值得耗下去,但也不要过分期待行情快速到来,耐心些。 内部汹涌切换,指数波澜不惊,隐波平静如水。除了ETF期权合成升水套利依然在可观的5%+年化区域,其他投机类期权交易继续在“尴尬”区。我只想说,投资最难能可贵的能力就是能“等”,心态好的,用好等字诀就行。话说过两天马上是1个跨年元旦小长假,我统计了50ETF期权上市以来6个跨年元旦节前4个交易日的隐波的走势(节前最后交易日为T日)。虽然按照自然日核算的隐波变化无明显规律,也分享下数据结果吧。3次涨波、3次跌波的均衡态说明这个小长假在历史上给市场带来的不稳定感有限。这次会否不一样?没人知道,但如果说真的手痒想布局策略。顺着当前市场最确定的逻辑线布局“手痒”策略起码能保障大概率不错。上边说了,最近资金高切低的趋势还在,300后期预期会比50弱势一段时期,加上目前两者比价在10年高位区出现回归迹象。实在手痒,昨天说的组合,买50Call+买300Put+Gamma Scalping的策略值得一试。对冲技巧上,踩准300/50的强弱节奏,组合出现了负Delta用50期权的正Delta冲,正Delta用300期权的负Delta冲。嘱咐一句,这是一个有Theta消耗的策略,盈亏自负啊。好了,期待下个交易日顺利!作者来源:发鹏期权说原标题:历年元旦前期权隐波走势规律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经过周四盘中的强弱转换周五市场的确切换成了大盘股指数强中小盘股指数弱的局面,只是大盘股指数也没有涨多少,上证50仅微涨0.09%。周五市场走得比较弱,除上证50外其他五个指数都出现了中阴线下跌,创业板更是大跌2.27%。周五市场成交量仍然保持在一万亿以上,虽然仅仅比周四放量148亿,但是这是在没有北上资金的情况下实现的,所以这应该算是放量了。我前几天一直说市场缩量之后会选择方向从而促使成交量放大,现在量是放出来了但是多数指数却是放量下跌,这点感觉不太好。如果周一还是继续往下跌那市场有可能还要往下寻找支撑,再往下好几个指数都可能会有分钟线的底部结构。周五宁王宁德时代大跌,酿酒逆市上涨,岁末之际机构有可能在抛高位股买相对低位的价值股准备做市值。下周就是今年的最后一周了,今年机构业绩很一般的确有做市值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下周应该不会走得太难看,并且应该还会是大盘股指数强中小盘股指数弱的局面。沪深300周五小幅下跌,目前再次远离趋势逼近趋势通道下轨;上证50微涨,现在已经回到趋势通道之上了。向下跌的话要留意沪深300和上证50会不会有分钟线的底部结构,同时上证50跌破趋势需要出场观望;向上涨的话沪深300突破趋势需要重新做多,上证50则继续持仓即可。中证500周五收出一根中阴线,目前价格又回到了趋势通道之内。当下中证500向下的话要注意跌破趋势需要平仓反手做空,向上走的话那就是持仓不动了。可以看到现在我们的指数都是比较简单的,虽然行情持续性很差但起码我们可以稍微省点心。市场总是要波动的不可能一直静止不动,但我们的情绪不能老是被市场的波动牵着走,否则非常不利于我们保持交易的客观、冷静和稳定。当市场的波动没有触发操作条件时我们应该直接忽略,只有当波动可能会引起操作信号出现时才需要紧绷神经。最近市场的波动率并不大,走势也偏弱,我们有时盈有时亏但总体亏多盈少。今年不单止我们不好做大家其实都不好做,包括各路公募私募基金还有大部分大资金。但这就是真实的交易过程,我希望大家用心感受和享受交易的过程,而不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盯着账户的余额时喜时忧。我们做的是非常真实而靠谱的交易,它有时亏有时赚,有时连续亏有时连续赚,它既不喧哗取宠也不会惊为天人,它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交易的过程,但是坚持下来它最终能持续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财富。我们的盈利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慢慢积累起来的,它不可能一下子就蹦出来,我们需要多一份耐心和淡泊。一觉醒来盈利就从零变成100万当然痛快,但那不过是黄粱美梦一场罢了。上图为周五收盘之后IC和IF各个合约的贴水情况,根据合约选择的规则,如果IC要再次做空应该选择IC2201,IF要做多应该选择IF2206。继续持有IH2206多头头寸,周五无操作,周五每手盈利240元,截至周五本次交易每手一共盈利35220元。接下来如果上证50现货跌破趋势就平多仓但不会开空仓,但如果有顶部结构那平仓之后要开空仓。还持有IC2206多头头寸,周五无操作,周五每手亏损8160元,截至周五本次交易每手一共盈利1920元。接下来如果跌破趋势则平仓再次反手做空。IF暂时空仓观望,接下来如果再次突破趋势或有底部结构则再次进场做多。周五平均每手实现总盈亏:-7920元。周五平均每手持仓总盈亏:37140元。作者来源:股指期货交易日记原标题:20211226 今年最后一周了,市场应该不会走得太难看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时间过得太快,又到一年年末了!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两年前的12月23日,国内期权市场发生了一件让人激动的大事,沪深300期权“三兄弟”(沪市300ETF期权、深市300ETF期权、中金所300股指期权)于同一天上市交易,这意味着国内金融期权终于完成了从“一”到“四”的蜕变…… 两年了!沪深300累计上涨了20%多一点,年化9.5%以上,那么一个好问题来了——这两年的时间里,你跑赢大盘了吗?很难!我们看看下面这张表格,近两年,全市场能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的个股占比仅有45%左右,不到一半,能跑赢中证500的个股占比仅有33%左右,都不到三分之一,而跑赢创业板指的个股比例更是只有17.31%,六分之一!由于真实交易股票时一般不会随便满仓,所以实际跑赢指数的几率会比上述的比例更低。表:2020、2021年全市场跑赢各大指数的比例(截至上周五)数据来源:Wind,力的期权工作室整理 有时候,认清格局比做盘本身更加重要!从2016年上证综指触及2638点至今,绝大部分上涨的波段都算不上是“全面牛”,仅有的一些普涨波段,也都是发生在超跌反弹(2019年2-3月),或横盘后变盘的初期(2020年7月),当沪深300一路向上的年份,中证500在箱体震荡,而当中证500向上突破的年份,沪深300又在消化估值。“分化”已经是过去六年贯穿始终的大格局,机构对个股的业绩“抠”的越来越细,这也意味着,一般的散户要跑赢各大指数的难度真的是越来越大! 今年,若是进一步把每天的涨跌家数拉出来看看,你会发现这一年里,有接近40%的交易日,涨的家数只占40%,有20%左右的交易日,涨的家数只占30%。当一段时间里个股涨少跌多,资金往一处扎堆时,仅仅通过选股来跑赢大盘就会显得非常困难,持股体验是很难熬的,这时要想再跑赢大盘,就有必要从另一个维度(工具的维度)去寻找机会了。 期权里有一个叫“备兑”的策略,和单纯的“买买买”相比,很多人看不上它,但却不知道它的长期效果竟然能跑赢指数。对于初学者,它就相当于“持房收租”,比如我有一套空着的房子,当时买入价1000万,那么我可以一边挂牌1200万卖出,一边每月租出去收租金(比方每月是1万),如果未来一年里,房子没卖掉,那么我收入了12个月的租金,一共12w;如果未来一年后,房子被摘牌了,那我就赚了200w+12w,一共等于212万。 完全相似的逻辑!假如我今天以5000点买了沪深300指数基金,这就好比我买了一套房子,然后我同时可以在期权上多做一件事情——卖出5250行权价的认购期权。如果当月到期日沪深300确实没有涨过5250点,我就相当于收获了一笔小钱——卖期权的收入;如果最终沪深300涨过了5250点,无非就把手里的300ETF交割给对手方,整个收益就是5.250减去5.000,再加上卖认购的收入,如此而已! 很容易想象,“持房出租”这种策略正是在价格缓慢上涨的环境下是最好的,它不希望大跌,也最好别涨过头,所以备兑开仓是在结构牛行情下最合适的期权策略,在缓慢上涨的行情里,备兑开仓总能够多收获一份“租金”收入,即便大跌,你也会因为“租金”的收入比指数亏的少,所以长期看,这份收入就是跑赢指数的关键。 恰逢300期权“三兄弟”上市两周年了,这里,我就从2019/12/23沪深300期权上市的第一天开始回溯,帮您一同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每个周期,沪深300期权备兑开仓(卖出5%虚值的认购)与沪深300ETF本身的收益率有多大的不同?图:2019.12-2021.12,备兑卖出5%虚值沪深300期权与300指数本身的收益率对比数据来源:Wind,力的期权工作室整理(注:这里的月份是指每一个行权周期,并不是实际的月份)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共24个行权周期,除了去年1月、6月、7月和今年1月以外(都已用红色粗体标注),备兑开仓在其他20个月份里都是跑赢指数的,跑赢指数的概率高达79.17%,接近80%,平均跑赢指数的幅度为单月0.63%——千分之六!这相当于一个月里用6%的仓位抓到了一只涨停的票……跑赢幅度最大的一次发生在2020.8,它是在大涨过后的高隐波月份,跑赢幅度等于1.53%;跑赢幅度第二大的一次发生2020.3,它是在大跌过程中高隐波月份,跑赢幅度等于1.44%。 当然,一定会有朋友说道,如果指数连续大涨几个月,备兑开仓不就跑输指数了吗?没错!要是沪深300指数有能力每个月都以6%以上的增速往上涨涨涨,备兑开仓自然是会跑输。然而!但是!全市场整体市值最大的大金融板块毕竟落在50和300指数里,在过去长达16年的历史长河中,沪深300指数6%以上的月K线大约只占到20%左右,而2016年以来的概率更是只有15%。 仔细看2016-2020这五年间,你会发现,沪深300指数只有在2019.1-2019.2,2020.6-2020.7出现过连续两个月涨幅超过6%,而随着此后数月陷入了震荡,于是备兑开仓的收益又会重新从跑输指数的状态变成跑赢指数——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拉长到3年以上的时间看,备兑开仓都极大概率能够战胜指数本身。 随着经验的丰富,在备兑的实操中,我们至少还可以有三个地方可以优化: 一个是在深度实值认购折价的时候,用买实值认购替代ETF,假如300ETF的价格是5.000元,而一张实值认购的价格在0.5000元,当“买实购”和“卖虚购”是同一个月份时,我就可以利用组合保证金省下90%左右的资金,用这部分钱来打逆回购,按照年化2.5%的逆回购利率算,一个月下来大约增厚了千分之二左右的收入,算下来也不少了。 另一个是可以从机械式的备兑开仓转为有选择的备兑开仓,对于50和300指数,它发生暴涨的时候往往是大金融共振的时候,因此设置一些条件,比如在银行、保险板块同时创出过去n个月新高的时候平仓上方的卖购,然后在其他的月份里重新备兑卖购,这样可以有效规避暴涨对上端收益的“扼杀”。 如果你实在想保留那份卖购,那么你就有必要了解什么是向上移仓——即把原有的卖购往更虚值的认购去移仓(即“向上移仓”),然后在ETF的保护下,与时间赛跑,耗出上方虚值卖购的部分或者全部收益。以今年1月份的行情为例,当时上证50在3600附近,从顺应趋势的角度,再结合历史上上证50单月涨幅很少能超过10%这个数据,我可以平掉原来虚2档的卖购,转而卖出C3900或者C4000的认购(10%虚值程度)。最终,当月50ETF的单价从3.634涨到了3.800左右,C3900从157元衰减到0,C4000则从92元衰减到0,这就是说,这个月在保留现货ETF涨幅的同时,在C3900和C4000这两个头寸上,至少还换回了一点点的收益。 我记得在去年的年末,曾经写过《从仁东控股到退市机制,散户未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么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价值投资+期权辅之”将是未来拉开个体之间差距的重要路径。其实,相比于去年,今年“无脑”买龙头已经很难赚钱,那么同样地,明年“无脑”炒赛道也很难再有丰厚的超额,在同一赛道里,机构之间会更加深挖业绩,个股之间也可能更加分化,于是在选股变得异常困难的时候,“先收后押”、“备兑结合”,反而是跟上甚至超越指数的更好方式!作者来源:力的期权工作室原标题:真快!沪深300期权上市两周年了,你跑赢大盘了吗?……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原标题:期权重返场内衍生品市场“C位”今年商品市场波动明显加大。期权凭借其独有非线性的优势,成为投资和风险对冲管理工具的“新星”。截至11月,今年我国金融和商品期权市场保持大幅增长态势。从全球衍生品市场来看,期权交投增长尤为显著。截至2021年10月,全球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已超去年全年。其中,期货成交量占衍生品成交总量的48%,期权成交量占衍生品成交总量的52%。时隔十年,期权成交量市场占比再度超越期货。国内期权市场发展状况经过6年多的发展,目前我国期权市场发展良好,市场规模和成熟度也在不断提升。随着今年棕榈油和原油期权的上市,当前我国期权品种已经达到24个,包括1个股指期权、3个ETF期权以及20个商品期货期权,已覆盖金融、农产品、能源、化工、黑色、有色、贵金属等板块。今年商品市场波动明显加大,企业和投资者风险对冲的意愿和内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期权凭借其独有非线性的优势,广受企业和投资者的青睐,成为投资和风险对冲管理工具的“新星”。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期权市场进一步扩容必将加快,未来将有更多的ETF、指数、商品乃至个股都将有机会迎接相对应的期权品种的上市。这也使得我国场内期权品种进一步丰富,不仅能推动相关产业风险管理及贸易模式的升级,同时也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打下坚实的基础。表为我国已上市期权品种图为2021年我国金融和商品期权交投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到,目前金融期权品种数目远小于商品期权,但无论在成交规模上,还是在持仓规模上,目前金融期权仍占据绝对优势。2021年1—11月商品期权和金融期权合计成交量为129638万手,其中金融期权成交量为110830万手占比85.5%,商品期权成交量为18808万手占比14.5%;成交金额12963亿元人民币,其中金融期权成交额为10614亿元人民币占比82%,商品期权成交额为2348亿元人民币占比18%;11月底持仓量为815.5万手,其中金融期权11月末持仓量为499万手占比61%,商品期权11月末持仓量为316万手占比39%。虽然目前商品期权市场规模仍小于金融期权,但可以发现,从2017年第一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上市以来,随着近两年商品期权的扩容,期权基础知识普及度的扩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度的提升,商品期权市场份额占比也逐年递升。若未来所有活跃的商品期货都上期权,那么商品期权市场份额或将迈上新的台阶。图为我国金融和商品期权成交量占比图为我国期权市场成交额、成交量变化在波动率方面,今年大宗商品波动剧烈,各个品种历史波动率均来到历史高位。受此影响,商品期权隐含波动率也都飙升至历史高位,不少品种隐波甚至达到50%以上,动力煤甚至一度飙涨至100%以上,居高不下,10月中旬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大宗商品波动率才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处于相对高位。展望明年,随着大宗商品趋稳,价格或将重回基本面,期权隐波也将开始逐步回归正常区间。国内金融期权市场成交情况当前我国金融期权市场共有四个品种:一个股指期权以及三个ETF期权。近两年交投规模呈迅猛增长态势。年初受疫情影响,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避险需求急剧上升,股票期权成交量也快速增长。7月大盘迎来一波大涨行情,期权市场成交也迅速放大,之后几个月期权市场交投则略有放缓。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国内股票股指期权市场总成交量累计达到11.08亿多张,同比增长约13.8%;累计成交额达到10614.2亿多元,同比增加约28%;11月底总持仓量达到499.4万多张,同比基本持平。表为2021年1—11月股票期权成交情况及排序(单位:张,亿元)国内商品期权市场成交情况表为2021年1—11月商品期权成交情况及排序(单位:手,亿元)在商品期权方面,目前共上市20个品种,已覆盖农产品、能源、化工、黑色、有色、贵金属等板块。整体市场发展良好,但与金融期权市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占比有望延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商品期权市场1—11月总成交量累计达到18808万多张,同比增长约99.7%,累计成交金额达到2348亿元,同比增加约151%,11月底总持仓量达到316万多张,同比增加12.8%左右。全球衍生品市场成交情况2021年全球衍生品市场仍延续增长态势,其中期权成交量增长尤为显著。截至2021年10月,全球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已超去年全年。其中,期货成交量占衍生品成交总量的48%,期权成交量占衍生品成交总量的52%。时隔十年,期权成交量市场占比再度超越期货。图为全球衍生品市场成交情况分地区来看,2021年亚太地区衍生品成交量份额仍为最大,占比达到47.9%以上,相较于2020年占比进一步扩大,北美、拉丁美洲和欧洲则分列2—4位。从增长幅度来看,今年亚洲地区的增长最快,达到将近20%。拉丁美洲紧随其后,成交量增长幅度也有15.6%,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区则仍落后于2020年全年成交量,其中欧洲地区落后最多。图为按地区划分的全球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单位:亿)图为按标的划分的全球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单位:亿)若按标的进行划分,截至2021年10月,全球权益类指数的期货以及期权成交量占比达到43%以上,个股的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占比达到22%,占了全球衍生品市场成交量的六成以上。从增长幅度来看,非主流衍生品增速最快达到28%;权益类指数衍生品和非贵金属衍生品分列二、三位,分别增长13.46%和12.67%。贵金属和能源类衍生品则下降显著。 作者来源:新浪财经原标题:期权重返场内衍生品市场“C位”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上一篇文章提到Delta值并不会一成不变,随着行情、时间或波动率的变化,都会一直改变,但标的资产变化的影响还是最大,所以今天来说一下Gamma。交易者建立仓位,就算持仓没有任何的变动,其”方向”风险也可能产生重大的变化。用白话文来说,就是当标的资产变化时,我们持有的期权持仓风险有可能变得很大,而这标的资产的变化对交易者持仓所产生的风险,就是Gamma造成的。Gamma是衡量标的资产变动所造成Delta值变动的量。通常会表示成标的资产变动一单位造成Delta值增加或减少的量,这个量就叫做Gamma。看起来很不容易懂吧,多念两遍,印象会深刻一点。Gamma理论上是一个正数,所当标的资产上涨一个单位时,期权的Delta的增加量就是Gamma,当标的资产下跌一个单位时,期权的Delta的减少量也是Gamma。举例来说:2022年1月份到期的上证50ETF合约,行权价3.3元认购的Delta=0.5465, Gamma=2.5005。大家看到这个软件上的报价时一定会觉得Gamma怎么这么大?是不是上证50ETF上涨1单位,Delta会改变2.5005呢?怎么可能Delta一下子就突破上限1了?理论上买入一单位认购期权之”市值”或”相对标的资产的变动”或”避险比率”绝不会比一单位的标的资产(即10,000股ETF)更大,这是软件商当初在设计软件时没有根据跳动点或涨跌百分比的后遗症,这个Gamma=2.005是上证50ETF上涨1元时,即从3.3元涨至3.4元,Delta的理论变化单位,但这1元的涨幅(涨幅30%)在上证50ETF报价中实在是太大,一日之内绝对涨不了那么多。实际交易中我们想象中的1单位应该像是3.304元涨至3.305元,所以Gamma应该是0.0025005(2.5005*0.001=0.0025005)比较好了解。所以当上证50ETF从3.304元涨至3.305元时,在其它的情况没有改变的前提下,Delta会从0.5465变成0.5490225,可以想成交易者的持仓从5,465股变成5,490股,但这个改变感觉不大。就算我们买了100张行权价3.3元的认购期权,Delta也仅从54.65变成54.90而已。但我们再用”市值”的概念重新写一遍买100张认购期权的数字,再次来感觉受持仓因为标的资产的变动而产生的变化:这100张认购的市值会从1,805,636元(54.65*33,040=1,805,636)变成1,814,445元(54.90*33,050=1,814,445),市值增加了8,809元,所以就算我们什么动作动都没做,持仓的市值却改变了(Delta改变),这个改变就是Gamma造成的。图一:2021年12月15日上证50ETF期权2022年1月合约报价由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Gamma是衡量期权变化速度重要的指标。只要是Gamma不为零,当标的资产产生变化时,投资者持仓的期权市值(Delta)就会产生变化。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行情变化很大,这时所持有的期权市值(Delta)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同一个情境,当持有的期权的Gamma较大,相同的行情变化,期权的市值(Delta)变化速度会比原先的大,所以当Gamma愈大时,投资者持有的期权价值变动速度会愈大。故期权市值(Delta)变化大小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一个是标的资产的变化大小,另一个是Gamma值的大小。当我们持有仓位的Gamma绝对值很大,若行情变化也大,大上加大,这种持仓市值快速变化对持有者来说,就像坐上极速列车,风险很大,虽然可能赚大钱,也有可能亏大钱。所以建立Gamma值很大的仓位,是高风险的仓位,特别是有很大的负Gamma值仓位,这也是大多数有经验的投资者在交易时,为什么非常重视持仓负Gamma值的大小,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风险指标,没有之一。说到这里,相信己经有些读者头有点昏了,不是明明说Gamma值理论上是正值吗,怎么一直提到负Gamma?是的,你看看图一,不管是认购期权及认沽期权的Gamma值都一定是正数,但当你卖出期权时,”持有的仓位”的Gamma就是负值了,就如同卖出认沽期权是正的Delta值一样。所以买入(权利方)期权是永远”持有正Gamma”;卖出期权(义务方)永远”持有负Gamma”,这与买方与卖方有关。用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负Gamma的效果。假设我们手中有10,000元,卖出2021年12月份合约,行权价3.3元的认购期权及认沽期权各1张,这时(如图二):上证50ETF报价3.304元Delta=-0.0782(-0.5391+0.4609=-0.0782)à市值为-2583.73元Gamma=11.6178(5.8089*2=11.6178),0.001的Gamma则为0.0116à市值383.264元看起手中有10,000元,但仅做了市值偏空2583.73元的仓位,仅做了25%的市值,看起来很安全,挺中性的,而且权利金还有549元(0.0310+0.0239)可以赚,还有一周到期,有5.49%的利润,看起来肉还不错。但这是建立在标的资产上证50ETF没有变动的前提下,但上证50ETF每跳动0.001元,Delta市值将改变383.264元。图二:2021年12月15日上证50ETF期权12月份合约报价我们试着计算若行情下跌2%,则我们市值会如何改变?仓位风险高吗?下跌2%约0.066元,上证50ETF成为3.238元,故Delta概算变成:Delta=-0.0782+0.0116*(0.066/0.001)=0.6874故市值为22,258元(0.6874*32380)我们手中仅有10,000元的情况下,行情下跌2%后变成放空市值22,258元的仓位,以为的中性仓位变成杠杆使用超过2倍的仓位,若行情持续再跌损失将再扩大,放空市值也将再扩大,即行情愈跌,仓位愈偏多,愈往delta=1靠近。以软件显示如下图三所示,。上证50ETF行情跌2%成为3.238元,其Delta值0.6557,与我们概算相当接近。结果显示:愈大的负Gamma,将会造成与行情相反的持仓变大,这也表示着负Gamma的持有愈大,风险愈高。图三:卖出行权价3.3元的认购及认沽之Delta值与标的资产之关系至于先前概算为什么会与软件结果有误差呢?毕竟Gamma值并非是固定的数字,其大小也会在上证50ETF变动时产生变动(如下图四),Gamma值在平值时会最大,愈离开期权的平值时会开始变小,这时影响Delta的改变也会变小,但别掉易轻心,这过程也足以使你的仓位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图四: 卖出行权价3.3元的认购及认沽之Gamma值与标的资产之关系若是仍不清楚明白,就永远不要持有卖出很大期权的仓位,做个总量的控制,以策安全。毕竟在过去数十年间,不管是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2018年James Cordier天然气爆仓事件,或多或少都与过大的负Gamma值加上行情的大波动有关系,只要在市场中,黑天鹅永远有机会出现,告诉你总是持有很大的负Gamma会有怎样的结果。作者来源:老徐话期权原标题:Gamma的解释,你真的了解吗?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今年的最后一个月,极致分化的“宁”与“茅”终于开始回归!上个星期,上证50走出了一波惊人的“七连阳”大反弹,而在这周一的盘中,上证综指又在年内第三次上摸了3700点的高点…… 只是,这个市场不会有天天涨的事儿!本周的前三个交易日,沪指在触及3709点以后连续回调了2%,上证50的连涨步伐也戛然而止。于是有人又开始怀疑了,难道沪指一到3700点又要陷入“魔咒”了?上证50难道又要不行了? 是不是又陷入“魔咒”了呢?事实上,每一次沪指冲击新高,我们更需要观察领涨的板块处在什么阶段。这一次上摸3700点,所领涨的金融、基建、消费都是从底部而起,并不处于加速冲顶的阶段,这和2月初各种“茅”在加速冲顶,9月中旬周期上游在加速冲顶,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目前所处的阶段更具有持续发力的空间。 此外,上证50连涨到什么程度需要“休息”?对于历史上的50,七连阳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这种级别的“连阳”本身就需要“休息”。回头看看最近六年,除了“2017.12.28-2018.1.24”那段小碎步式的十九连阳,50曾在“2020.6.30-2020.7.9”和“2021.2.1-2021.2.10”期间出现过八连阳,在“2016.11.21-2016.11.29”期间出现过七连阳,在“2019.3.10-2019.3.18”以及“2020.11.16-2020.11.23”期间出现过六连阳,在历史上这些“连阳”的前后,你大致就会发现,大盘大概率会进入一个“歇一歇”的节奏,需要缩小与各条均线之间的距离。 于是在这个星期,你会想到什么?是升波还是降波?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降波!为什么?这是因为上周大盘的走势太陡峭了,波指因此重新上到了20左右,一般来说,在大涨大跌以后,若指数重新回踩了均线,甚至MA5出现了拐头,那么期权市场的资金就会认为大盘走势的斜率将重新从陡变平,这种时候就很容易伴随着降波……图:今年以来,50ETF期权的波指周线图数据来源:汇点期权软件 实际上,一个期权新手与老手,一个巨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会不会看“波”,没有“波”的概念,你甚至都不知道应该是以权利仓还是义务仓作为底仓,是应该进入“收租”的阶段还是“后押”的阶段。其实,如果我们用大道至简的语言来表达,大概可以做这么一个总结:当期权市场里的资金预期指数斜率要变陡了,那么波指就容易上升,反之当这些资金预期指数又要停一停,斜率要变缓了,那么波指就容易下降。 做股票里有行业轮动的周期,做期权里则有着“先收后押”的周期,一年里,每一次大跌或大涨后的“收租”(赚取期权费)实际上都是为了下一次连续降波下的“后押”(花费期权费),只是“先收后押”的节奏和形式做的好不好,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别的先不说,这里,我们就先举两种形态做一个对比,一个是大跌后“箱体形态”例子,一个则是大涨后“上三角形态”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今年7月大跌后! 很多时候,当我们经历过一次10%以上的大跌后,除非消息面、情绪面出现巨大的反转,否则就很容易形成为期几个月(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四个月)的“箱体形态”。 今年7月末以后就是这种格局,7月末50和300的三根大阴线让震荡平台再下一个台阶,随着价跌波降,MA5均线重新拐头,指数又重新回到箱体,在8月初《这一根“大阳”过后,你会想到“追涨”?还是想到“耗肉”?》一文里,我就提到了“收租”模式的开启。当我们认定未来一段时间会是一个箱体形态时,整个“收租”的操作就可以是双边来回的,也就是取定一根压力线,取定一根支撑线,越接近压力线,进行以卖购为底仓的“收租”,反之越接近支撑线,进行以卖沽为底仓的“收租”——这就是箱体形态下的来回“收租”。图:今年7月大跌以后,平行箱体格局示意图数据来源:Wind 你可能会问,那中途突破了箱体怎么办?首先从历史上看,一个月里马上就突破很难,即便万一发生了,那就及时应对!当价量波共振突破上方压力线时,将“收租”转为向上的“后押”,上周的文中我曾经说过我更喜欢用一买一卖的价差组合(牛熊价差、对角价差)来赚期权费,就是为了在发生万一突破的时候,最大浮亏有限,让自己更沉得住气,更笃定地去做“收押”的转换。 实际上,这样的波段不仅仅发生在今年7月后,像今年3月大跌后,去年3月大跌后,2019年5月初,8月初大跌后,都给过这样的两边来回“收租”机会。第二个例子:去年7月大涨以后! 反过来想一想,最近几年的“结构牛”里,如果我们经历过一次10%以上的大涨,后市往往会怎么样?有一种可能,就是会进入一个为期几个月的“上三角形态”,因为毕竟像“茅”这样的指数,机构持仓还是占大多数,市场上的资金能够敢于出手把指数向上抬升了10%,不太容易轻易又被迅速吞回去,于是在大涨后的一段时间内,大盘就可能以“进二退一”的节奏逐步洗盘换手。 回顾一下,去年7月大涨以后基本上这种格局,去年7月初那根7%的大阳线让50和300带量创出半年内新高,如果你当时就在做期权,估计就会记得7.7那一天开盘的波指达到了最高,然后当天日内迅速回落,指数也同步高位收阴,价跌而波大降,反应快的人应该就会感觉到,短期可能就要洗一洗盘整了。 随后的半年内,长期均线逐步上移,指数的高点一次比一次高,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先验地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会是一个上三角形态时,整个“收租”的操作就可以变成单边的波段,也就是先认为还有可能再创新高,暂不在上方的卖购上“刀口舔血”了,仅仅取定下方的一根支撑线,这根支撑线可以是1/3阻速线,也可以是某根中长期均线,在临近支撑线(下跌时不明显升波)的过程中,以卖沽为底仓(或者牛市认沽)的方式“收租”——这就是上三角形态下的单边“收租”。图:去年7月大涨以后,上三角格局示意图数据来源:Wind 同样地,对策比预测更重要!万一向下连续跌破均线,同时大幅升波呢?那就需要把“收租”转为向下的“后押”了。其实,这样的波段也不仅仅发生在去年7月大涨后,大部分急涨以后,指数总会停一停、调一调,像2017年5月以后的几个月,2019年2月末以后的一两个月,都属于大涨以后的单边“收租”模式,而这段时间里所积累的利润,就是为了给下一次突破时的“后押”做好资金上的储备。 从过去十几年看,跨年行情有长有短,对于下半年权重板块总体表现偏弱的年份,跨年行情的时间也通常会长一些,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般风格过于分化后的收敛也不会只是一朝一夕。与股票里的行业轮动一样,你不会永远在“茅指数”上面躺赢,也不会永远在“宁组合”身上大赚,长久做期权就是需要注意“收租”与“后押”的转换,周而复始,假如你错过了12月上旬买购的这波收益,没什么可后悔的,往前看,在下一个周期里做好“先收后押”就行。今年以来,沪深300的波指一直在“螺狮壳里做道场”,所以从20到15的降波都是挺可贵的波段,站在这个位置,顺大势逆小势,在指数暂时洗盘、甚至回踩过程中逐步做些“收租”,然后等待下一次“价波齐升”的变盘!……作者来源:力的期权工作室原标题:往前看!等待下一次“极致降波”后的变盘……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感觉写了一篇科普的文章,很久没有写这一类的东西了,自己看都有些累。今天讲一些基础的东西,希望能利用时间把希腊字母用自己的理解来说一下,与大家的理解可能大致相同,但有时透过理解角度不同,有时也有不同的喜悦。今天先来说一下Delta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在交易上透过delta思考仓位是很好的方式。进入期权市场,每个交易者刚开始会陷入一个混乱的局面,因为期权交易者要处理的问题并不是单一层面,而是受无数因子的影响,而影响期权价格的因子太多,期权价格的变动常常也会让非常有经验的交易者出乎意外,不知所措。所以要好好解释期权的价值,要从最基础最底层的Delta说起。也因为比较简单,理论上应该写不了太多字就可以说清楚,如果说不清楚,搞不明的的话,看看静静的照片就行了。Delta一般来说有三种解释, 标的资产市值、标的资产的相对变动率及避险比率。这三个解释基本上相同,只是在运用策略上时的解释不同。也许有人说,Delta还有第四种解释,即到期时有价值的大约概率。不过这个解释用的比较少,仅是概率的估计值,在实际上运用不多,例如,买一个行权价3.4元的上证50ETF认购期权,Delta值是0.2964,所以有接近三成的机会上证50ETF会站上3.4元之上,站上这价位时不代表你赚钱,而这种以报酬率正态分布为前提的假定预估,有时常会误导交易者做了错误的决定,故一般都只会看了就以”喔”在脑中带过,真实在运用上可能不多。标的资产市值这是最常使用的方式,常常希望大家用这个角度来看Delta值。因为绝大多数的交易者都是由股票市场转进到期权市场的,交易者完全可以把在ETF的习惯用于期权市场,利用Delta值把期权的方向性仓位,转换成ETF对等数量之仓位,但多数人却没有这么做。举例来说,2021年12月13日上证50ETF报价为3.354元,当我们买入2022年1月份行权价3.4元的上证50ETF认购期权1张,价格为0.0652元,Delta为0.4287(下图1),这时很多人以为自己持有的是625元的资产,因为最多他仅仅最多亏625元,但实际上他持有的却是市值为14378.59元的上证50ETF(0.4287*3.354*10000)。如果想成是做多ETF的话,则是做多了4287股的ETF,但投资者却仅仅花了652元的权利金,毕竟期权的合约是10000股的ETF契约,所以在设计上买入10000的上证50ETF是Delta=1的合约。期权合约并毕竟不是实际的ETF,期权虽然也会随着ETF的向变动,但其它的因素也影响着期权的变化,所以投资人不能仅仅只看着Delta做交易,有时会发现每天的变化很大,是其它的因素影响了期权的价格,但是了解到这个根本资产市值定义,却可以让我们在交易上知道目前仓位有多大的曝险,可以量一量自己的身手是否要做多大的杠杆。图1:2021年12月13日,2022年1月份合约认购报价图根本资产的相对变动率Delta也代表着与期权与标的资产的相对变动率,这也是多数人在刚开始学希腊字母时学到的第一个解释。若是非常”实值”的期权,则变化几乎与标的资产相同(若是认沽则反方向的相同),若是非常”虚值”的期权,则变化会很小,这其间的关系就是Delta。用刚才图1的例子来说,行权价3.4元的Delta值为0.4287,这表示当标的资产上涨1%时,我手中持有的1张认购会上涨0.4287%。所以这时我应该会赚:3.354*10000*0.4287%=143.78元当然这是假设其它的因素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的结果。若以买入1张期权需要投入652元来看,标的资产上涨赚143.78元的报酬率却有22.05%,这种赚钱速度确实惊人。但反过来思考一下,若标的资产下跌1%,投资者的损失也是同样的惊人,这就是放了杠杆的结果。比较一下,若我们把想象当天买入1张行权价3.4元的认购,当成买入4,287股,那么当10,000股的标的资产上涨1%当然比4,287股的标的资产赚得多,比例就是0.4287倍,所以虽然前两个定义的解释角度不同,但相对的市值却是同一件事。避险比率(Hedge Ratio)若我们是一个对冲交易者,要用标的资产来对冲我们期权的风险(用其它期权合约也行),这时Delta表示的就是避险的比率。同样的用图1当成例子:我们卖出1张2022年1月份份合约行权价3.4元的认购期权,这时Delta为0.4287,即表示我们要买入0.4287份标的为10,000股的上证50ETF,才可以使我们的仓位成为中性,这0.4287就是所谓的避险的比率。但简单来看,就是买入4,287股的上证50ETF。若卖出10张2022年1月份合约行权价3.4元的认购期权,这时我们的总Delta为:10*0.4287=4.287这时要买入4.287张标的资产的现货,即42,870股的上证50ETF才能使我们的合约维持中性。大多数的时候,交易者反而更喜欢用标的资产的市场观点来看:当我们卖出100张2022年1月份期权合约行权价3.4元的认购期权,这表示我们放空市值1,437,800.59元(0.4287*3.354*10000*100)的上证50ETF,这时若要对冲就方向风险,达到仓位中性之目的,可以买入市值1,437,800.59元的标的资产或其衍生品(例如上证50股指期货),这时同样可以达到Delta Neutral的情况。由于使用标的资产市值来看,一方面可以比较直接反应要买入(卖出)多少等同市值的标的资产或衍生品,思考上比较不会受限制,一方面也比较直接知道目前自己的方向性曝险有多大,或目前已经做多了或做空了多少的市值,非常直接。不知现在是否对Delta的看法有一点点改变了?最后:1.虽然这三种解释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希望大家可以多从市值的角度来思考,比较接近股票2.市场的逻辑,毕竟有许多的交易者是从股票市场跨过来的。3.更直接的知道自己的风险有多大,直接的金额和自己的资金更容易比较。(快点算一下,自己每次进场买的几百张是多大的市值)4.在方向性交易上,很快可以知道自己放了多大的市值,不会因为一个涨跌,一下子就冲过了头。作者来源:老徐话期权原标题:Delta的解释,你真的了解吗?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来谈谈期货与期权的区别,期货没有时间价值,期权有时间价值,所以做期货你可以在里面耗时间,但是期权你在里面耗的话,每天都会有损失时间价值。所以,期权的做法最好是,要么不出手,出手之后在最快的时间内爆发行情。有人可能会说,你是神仙啊,买完在最快的时间内就涨,确实不是神仙,但是这个东西需要自己去想办法。之前提到过抓行情的起涨点,根据你自己的交易经验,你去分析行情的起涨点,判断完起涨点之后,你去埋伏做期权,一旦起涨点赌对了,就容易暴赚。举个简单的例子,沪铜主力合约,看到这个图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当然,不同人想法不同,也有的人没有任何想法。如果你看的图足够多,你可能会在这里赌起涨点,当然不要去做期货,而是去埋伏沪铜看涨期权。(来源:文华财经)实际情况是,沪铜随后爆发了一波行情,当然,这个也是运气好,因为不是神,尽管你去复盘过去的历史行情,总结和发现很多规律,但是无法保证每次都赌对了,但是这一次你赌对了的话,你做了沪铜看涨期权就会发生暴利。(来源:文华财经)以 CU2002-C-5000 为例,你在起涨点之前埋伏,赌一把,如果赌对了,在接下来的两三天,如果 CU2002 大涨,你会发现,当天这个看涨期权就涨了 240.48%,第二天又涨了 2.45%,第三天又涨了 37.54%,第四天又涨了 1.24%。(来源:文华财经)做起涨点,你可以重仓,甚至满仓,当然满仓不是 100%,你可以搞个 90%,当你赌对了起涨点,第一天就是 240.48%,第三天又有一个 37.54%,一般第二天那个十字星是不会出的,所以理论上你可以至少拿 3 天,第四天尽管涨了 1.24%,但是收了一根上影线。如果你觉得赚够了,你可以全部平仓,如果你觉得再看看,可以先考虑平掉一半仓位,接下来行情又在那里震荡,时间价值不断耗损,这个时候没必要在里面恋战了,直接都平仓了就可以了。这是期权的做法,和期货不同,它有时间价值,所以你不仅需要判断对方向,还需要判断对行情爆发的时间,这个就考验你对横坐标的把握,你如何去观察、思考、 总结和抓起涨点。你为什么做期权?如果你很有钱,你管理很多资金,或者你是做产品的,那么你做期权,我建议你去做卖方,那样的话,资金曲线比较稳。但如果你是普通的散户,想通过期货市场翻身,那么就不要去考虑什么做卖方,老老实实做买方吧,本来钱不多,做卖方赚不了多少钱,你又不发产品,要啥曲线,你要的是暴利。所以,对于大多数寄希望于通过期权期货来翻身或者改变命运的散户来说,不要去做卖方,不必去研究那些复杂的希腊字母,各种复杂的策略,没什么卵用。我只告诉你一招,你做好了,比那些希腊字母、各种策略研究的非常好的人做期权赚钱的多。第一步,你要去判断行情的大方向,方向不能搞错了。第二步,你去赌行情的起涨点,赌对一个起涨点,就能赚几倍甚至十倍,当然我指的是做期权,而不是期货。当你赌对两个十倍的起涨点,就是一百倍,10 万就是一千万,这是大部分散户去赌期权,翻身改变命运的方法,当然,人不是神,起涨点有抓错的时候,错了需要止损,入场之后,长时间没有起涨,但也没跌,最好也出来,采取时间止损,毕竟期权每天都在里面损失时间价值。所以,如果你要做期权,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情况,大资金、做产品、想翻身?其次不用搞那么复杂,只搞起涨点。期权和期货不一样,不是买入之后,一直在里面放着熬时间。作者来源:交易法门原标题:散户做期权,只需练好这一招即可!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越来越考验水平和人性了。。。周末的消息面,各种解读,大家群情激昂。早晨开盘后市场也是热烈的很,高开小幅度回踩后,标的就快速冲高,还是10点左右到达高点,随后震荡回落~~这个日线上,真是一言难尽,说他强吧,好几天跳空高开走高,确实挺强的。说他弱吧,和上周四一样,冲高的长上影线,追高进去的确实会亏很惨,比如下面这个股指期权,周五到期,今天最高涨幅250%+,但是尾盘又泛绿,还下跌了十几个点,太难了。笔者今天的操作主要如下:前天留仓的牛三腿,一个高开就傻眼了。。。实值买方赚了很多,但是卖购5000和5100浮亏不老少。随后,因为5000购的时间价值确实不多,标的还在上冲,就止损平掉了。。标的冲高回落后,小幅度加仓了卖购5100.下午开盘后:再加仓卖出了认购5100.于是收盘股指部分成为这样子。这里,主要用到了期权的移仓操作,和认购比率价差。。。月度趋势性行情下)在靠近行权日前十天左右,一般不随意往上移仓,甚至还往低行权价合约移仓以获得较小的涨跌幅度。 办法有四: 1. 将实值、平值合约平仓,按照相等的张数移仓到虚1档合约,其他资金转走,既能保证上行收益,又能做到亏损有限,可以抗衡大幅下跌,也可以享受大幅上涨,但是如果不继续上涨,大概率虚值部分会牺牲,不过最大亏损能计算(参考案例为50ETF2017年7月、11月行情,豆粕2018年4月份的5月末日行情)。图1 豆粕1809在2018年4月初行情 上图中为豆粕1809行情,实际当时1805合约的末日为4月10日,但4月9日刚好收于3000点,当时3250认购为90元,3300认购为20元。 我将3250购全部平仓,等张数买入3300购,原因是: 如果豆粕继续涨,比如涨到3350,3400,因为马上到期,扣除时间价值的损耗,每张3250和3300涨的绝对金额是一样的,如果下跌,3300购最高只亏损20元,而3250亏损的金额可能最大为90元。移仓后腾出70元/张的资金。 10日,果不其然,豆粕1805跌倒3225,认购3250和3300全部要归零,因为移仓了,损失较小。 2. 将虚值、平值合约往实值、深度实值合约移仓,这样涨跌幅都比较小,上涨可以继续享受上行收益,但不能抵抗大幅下跌对内在价值的损伤(参考案例为2017年10月行情)。 3. 拿出5-10%的资金(主要是盈利)买入平值或虚一档认沽合约(做空时则买入认购)作为保险,花费这部分保险费,来获取行情突然反转的保护,但又区别于买跨(参考案例为2017年12月份合约在11月23日后的行情)。 4.构建垂直价差或比率价差。当趋势渐缓,或者小逆转,构建垂直价差或比率价差可以获取上方虚值期权的权利金,足以抵消下方买方的损耗。以最近的棉花期权来举例,昨晚,持有了棉花认沽期权,21200,夜盘开盘后,快速获得较高收益,此时看到它的时间价值不多,而标的又没有继续快速下行。 于是,从减少资金投入,同时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角度,可以将其移仓到轻度实值的20400或者20000上,使用的资金减少接近800元*5一张。这里又一张老图,大家细细品:作者来源:小马白话期权原标题:从2.5倍到翻绿,高位波动加大!移仓和比率价差得用上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
原标题:期权垂直价差策略在交易中的应用期权交易的迷人之处,就是可以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期权结合起来,组成不同损益结构的投资组合,以满足投资人的不同需求。本文介绍一种常见策略——垂直价差策略,其适用范围广泛,且简单易行。若能熟练使用这种策略,并加进投资组合当中,则能为投资组合的净值成长带来正面效益。[垂直价差的定义]单边策略可以分为单买方和单卖方两种策略。单买方策略是一个损失有限、获利程度有时很高的策略,但其时间价值会逐渐衰减,如果行情波动幅度不够大,那么可能还抵不过时间价值的减少,胜率较低。单卖方策略胜率更高,但如果未能有效控制风险,那么在行情往不利方向前进时就会带来超预期的损失。两种单边策略,各有优缺点。将两种策略组合起来,是否会有良好的结果?垂直价差策略,就是在买入一个认购期权的同时,卖出一个认购期权,或是在买入一个认沽期权的同时,卖出一个认沽期权,再根据行权价的高低,决定部位方向。若买进部位的行权价低于卖出部位的行权价,则是牛市价差;若买进部位的行权价高于卖出部位的行权价,则是熊市价差。因此,认购、认沽两种不同的期权,加上行权价高低走向的不同,可以分为认购牛市价差、认沽牛市价差、认购熊市价差、认沽熊市价差四种不同的垂直价差。[垂直价差的特性]垂直价差策略由一个同型的期权买方部位加上一个卖方部位组成,这样的策略组合自然包含了两种单边策略的特性。垂直价差的优点,就是买方策略的损失有限、不需要担心卖方跳空风险,因为组合部位的最大损失在进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垂直价差的缺点,就是卖方策略的收益有限,最大收益在进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不过,这个问题,可以使用调整行权价的方式,将收益损失比例设定在较佳位置。简单来说,垂直价差就是一种在损失程度可控的情形下,达成一定收益的策略。垂直价差的损益公式为:最大收益+|最大损失|=卖出行权价差距×合约单位。例如,买进3.2认购+卖出3.3认购,行权价的差距就是3.3-3.2=0.1,再乘上合约规格=10000,就是0.1×10000=1000,而这个1000就是最大收益和最大损失的绝对值的和。表为垂直价差的损益同时,盈亏两平点也是进场时就可以知道的,方式如下:表为盈亏两平点的计算另外,由于垂直价差的最大获利和最大损失是固定的,风险可控,上交所、深交所对于牛市价差、熊市价差有着保证金优惠的规定。表为垂直价差的保证金支出图为牛市价差比较图为熊市价差比较[垂直价差的四种组成方式]表为垂直价差的四种类型不论是认购期权还是认沽期权,都可以组成牛市价差和熊市价差,并且拥有相同的损益结构。既然如此,应用时应该使用哪种期权来组合呢?其一,投资者对行情的预期。先分析牛市价差。假如投资者看涨后市,则交易认购期权的投资者,大多会从买方开始,等到买方部位部署完成,为了降低权利金支出成本,再于更上方,认为涨不到的点位,卖出认购期权以降低成本。因此,以认购期权组成牛市价差组合,主要部位是买方部位。例如,50ETF目前市价约为3.2,投资者认为后续有机会涨到3.3,他便先买入行权价3.2的认购期权,再于上方3.3卖出认购期权,组成认购牛市价差。看涨后市,用认沽期权该如何操作?认沽期权是看跌的,和投资者的看涨预期相反,交易认沽期权的投资者,只能先卖出认为不会跌到的点位,但卖方风险加大,为了避免行情反转带来较大损失,他需在更下方,认为行情跌到此处会带来巨额损失的点位,买进认沽期权以降低风险。以认沽期权组成牛市价差组合,主要部位是卖方部位。例如,50ETF目前市价约为3.2,投资者认为3.2的价格已经属于底部,后续上涨概率较大,但涨幅有限,他便在行权价3.2的点位卖出认沽期权,并在下方3.1的点位买进认沽期权,组成认沽牛市价差。再分析熊市价差。情形同上,认沽熊市价差是以认沽期权对看跌预期进行交易,是以买方部位为主要部位,而认购熊市价差,是以卖方部位为主要部位。其二,隐含波动率的走向。正常情形下,买方策略适合隐含波动率略低—正常范围的情形。隐含波动率过高,对买方来说会因为成本高企不易获利。卖方策略则适合隐含波动率正常—略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形。隐含波动率过低,对卖方来说风险较高而收益较低。认购牛市价差、认沽熊市价差是以买方部位为主,适合隐含波动率较低的情形,同时由于权利金是净支出,隐含波动率较低的情形也可降低权利金支出。认沽牛市价差、认购熊市价差是以卖方部位为主,适合隐含波动率较高的情形,同时由于权利金是净收入,隐含波动率较高的情形下也可增加权利金收入。表为四种类型适用的隐含波动率[交易选项之行权价]投资者对在组成牛市价差或熊市价差的时候,除了行情预测、主要部位、隐含波动率之外,还有一个可操作的部分,就是对行权价的选择,其中包含虚实值程度和行权价间隔。以11月10日的50ETF市场为例。表为50ETF市场表现投资者甲认为后续有机会涨到3.3,投资者乙和丙认为后续涨幅更大,会到3.4,但二人的部位组成方式不同,投资者丁相对保守,认为盘面将持平或者小幅上行,此时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表为不同投资者的损益情况表为不同投资者的损益数据甲和乙比较:二者的买进行权价相同,但乙的卖出行权价更高。在这样的情形下,乙的成本为473元,高于甲的成本356元,且乙相较于甲需要更大的涨幅才能实现最大收益。假如结算时标的收在3.3,则收益还不如甲。不过,乙可以参与标的价格在3.3—3.4之间的涨幅,若结算时标的价格在3.3117之上,则乙的收益就大于甲。甲和丙比较:丙要在3.4以上才能实现最大收益,但最大收益883元高于甲,且最大损失只有117元。此外,丙的最大收益点和最大损失点都比甲高0.1,要达成目标的难度也高于甲。乙和丙比较:丙的最大损失小于乙,但乙的盈亏两平点低于丙,且最大收益也高于丙,二者各有优点。丁和其他人比较:虽然丁的最大收益小于其他人,最大损失又大于其他人,但只要结算时标的维持在3.2附近,就可以得到最大收益,且要跌到3.1以下,才会出现最大损失,这是最保守的做法。总的来说,行权价点位、行权价间隔的选择,主要是以投资者的投资风格以及对盘势的预期而定,投资风格偏保守或是对盘面看法较不乐观者,可以使用偏实值行权价和较近的行权价间距,而投资风格较积极或是对盘面看法更乐观者,可以使用偏虚值行权价和较宽的行权价间距。不同类型的牛市价差组合,风险收益不同,并没有哪一种是最优的。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对后市的判断,来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图为牛市价差价位比较图为熊市价差价位比较[交易选项之合约月份]上文提到,丙相较于甲,虽然最大收益与最大损失的比值较好,但最大收益点和最大损失点都比甲高0.1,要达到最大收益有点难度。不过,换个角度,这个问题就有不同的看法了。简单来说,可以用“时间”来处理。如果1个月的时间内无法实现涨幅,那么把时间放宽到两个月、4个月,实现的概率是不是更大了?因此,可以尝试远月合约的垂直价差策略。表为不同月份合约的期权权利金表为不同月份期权合约的牛市价差2111合约:买进3.3认购+卖出3.4认购,组成牛市价差,最大收益为883元,最大损失为117元。2112合约:买进3.3认购+卖出3.4认购,最大收益下降到751元,而最大损失增加到249元,最大收益/最大损失来到3.0161,相较于2111合约,多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达成,且最大收益与最大损失的比值仍然不错。2203合约:买进3.3认购+卖出3.4认购,最大收益为652元,最大损失为348元,虽然最大收益/最大损失再度下降至1.8736,但只是和原本甲的部位(2111合约上买进3.2认购+卖出3.3认购,最大收益/最大损失为1.8090)的损益情形相似,而且有4个月的时间来达成,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介绍了这么多垂直价差的范例之后,可能有投资者产生疑问,如果看好行情,为什么不直接单边买入呢?表为2111合约上单边交易的买入成本和达成难度以2111合约为例,单纯买进3.3认购,不仅成本(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最大损失)高于买进3.3认购+卖出3.4认购的牛市价差,且盈亏两平点也高于该牛市价差,除非结算时标的收在3.4046以上,获利情形才会优于该牛市价差。此外,买进3.4认购,虽然最大损失很低,但盈亏两平点更高,必须收在3.4046以上才会获利,而该牛市价差收在3.4以上就已经得到最大收益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的获利起点是人家的获利终点”。想要获利情形优于该牛市价差,收盘必须在3.4046+0.0883=3.4929以上,接近3.5,达成的难度更高。由以上情形来看,牛市价差相较于单纯买方,不仅具有成本优势,而且也具有获利结构优势。表为2112合约上单边交易的买入成本和达成难度以2112合约为例,买进3.3认购,成本高于买进3.3认购+卖出3.4认购的市价差,且盈亏两平点也高于该牛市价差。此外,买进3.4认购,成本已经接近该牛市价差,且盈亏两平点更高。牛市价差不论对于买进3.3认购还是对于买进3.4认购,都具有优势。表为2203合约上单边交易的买入成本和达成难度以2203合约为例,买进3.3认购+卖出3.4认购组成的牛市价差,不论对于买进3.3认购还是买进3.4认购,其成本和盈亏两平点都远优于这两个点位的单纯买方,具有更大的优势。综合以上范例,垂直价差不仅应用在近月合约上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应用在远月合约上也是良策。垂直价差策略是一买一卖,买卖方部位的权利金同时增加,可以抵消部分增加的权利金成本。因此,投资者想要操作较长的趋势行情,远月合约的垂直价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不是非把部位一直放到结算才平仓。假如行情顺著预期走了一段时间,账面上已经获利颇丰,而盘面似乎遇到阻力,那么可以把部位先行平仓,落袋为安,以免行情再度反转导致原本的获利付诸流水。[垂直价差在铜期权市场的使用]垂直价差策略不仅可以应用在ETF期权上,也可以应用在商品期权上。下文以铜期权为例进行阐述。11月10日,铜2111合约收于70330元/吨、2112合约收于70000元/吨。表为11月10日铜期权市场表现投资者认为铜价后续仍有上涨空间,但又担心行情不如预期,此时他有几个选择(为便于计算,范例仅用每吨/元计算,不乘合约乘数):表为铜2112合约上的不同操作上表中1—1、1—2、1—3为单买认购期权,1—4、1—5为牛市价差组合。1—4操作是5种组合中最大损失程度最小的,且在结算时标的只要在71000元/吨以上,就可以实现最大获利。和1—3相比,就算结算时标的在73000元/吨,1—4的获利情形仍有优势。1—5操作的最大损失小于1—1和1—2,仅大于1—3,但盈亏两平点只有70772元/吨,比1—1、1—2、1—3都低。同时,若结算时标的在72000元/吨以下,则1—5的获利情形高于1—1、1—2、1—3。牛市价差相较于单纯买方,确实具有明显的优点。表为铜2201合约上的不同操作上表中2—1、2—2、2—3为单买认购期权,2—4、2—5为牛市价差组合。2—4操作是5种组合中最大损失程度最小的,且在结算时标的只要在71000元/吨以上,就可以实现最大获利。2—5操作的最大损失比2—1、2—2、2—3都小,就算结算时标的在73000元/吨,比卖出的72000元/吨部位还高1000元/吨,获利也比2—1、2—2、2—3来得高。在远月合约上,牛市价差相较于单纯买方,不论成本还是收益结构,都具有更大的优势。限于篇幅,本文多是以看涨牛市价差为主,其和另外三种垂直价差的应用方式是一样的,投资者可按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交易。垂直价差是一个用途广泛的策略组合,投资者不论看大涨、小涨、不涨、不跌,都可以形成相应的组合,并且在ETF期权上还有保证金优惠。相较于单纯买方,成本更加低廉,最大损失也较小,但收益结构并不差;相较于单纯卖方,不需要担心跳空风险。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垂直价差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策略。 作者来源:新浪财经原标题:期权垂直价差策略在交易中的应用自媒体账号提供的内容均源自其原创作平台,所述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投资江湖’网站无关,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网站处理 。